第227章:二十八将之三,贾复(2 / 2)

国家大政。

55年(建武三十一年),贾复逝世,谥号刚侯。

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就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关于“将相和”的故事,一般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廉颇和蔺相如。不过,除了他们俩,在历史上其实还有范例。

那便是记载于《后汉书·寇恂传》中,东汉初年刘秀的两个功臣──寇恂与贾复之间的故事。

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

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

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

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

便说道“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几个月以前的收获,让凌皓感觉相当惊喜,不过他还需要考虑一下这些角色的“人设”问题,比如现在这位贾复的任命该如何安排……自己总不能学着项羽一样,把人家安排得跟韩信一样,给自己看军营大门吧?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项羽和韩信擦肩而过,最后也算是间接死在了这个曾经给自己做看门人的小卒手里……

凌皓可不想冒着这种风险去对待一位人才,那只会使得人家往别人的手底下跑,赔本的买卖自然是不能做的。

想来想去,凌皓决定把他安排在凌府当中,掌控凌府的机密文件。

就算是给他一点自由空间好了,对待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既让他有事可做,又能让他成为受益者,这样人家自然会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