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长平秘辛(2 / 3)

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

所谓“胡服骑射”政策,指的就是放弃中原原本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由此,赵国国力大强。

赵最终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

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

并从后世的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五原县到修筑了“赵长城”的雏形。

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

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沙丘宫变之后,赵武灵王薨,赵惠文王继位。期间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

一时之间,赵国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而导致的长平之战……

而问题的分界线,也同样来源于这场战争。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使赵国蒙羞,赵王便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此战算是神州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莫非其中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接下来,徐珖程峡两饶一番话,真的让凌皓震惊了。

原来,世人只知赵国虽然战败,白起遵循昭襄王旨意坑杀了四十万赵兵,但是不为人知的是,这四十万人几乎都是因血脉不纯而被赵国所淘汰下来的兵卒。

也就是,秦国花了大力气,打了一场毫无悬念的仗,据白起事后曾经向昭襄王秘密汇报此事,昭襄王大怒,随即派兵再次进犯赵国境内,结果这次大败而回,只因对方已经淘汰了国内部的“劣质产品”,留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和资质上佳之人,而秦国军力虽强,却也经不起赵国精锐“白狼骑”足足八万人不断冲击秦军军阵的消耗,最终只得无奈退兵。

据,这件事在秦国的文献上是没有记录在册的,估计是觉得太丢人了。

昭襄王更因此事而迁怒于白起,认为是白起办事不力,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导致秦国无法获知第一阶段的信息,最终削其军爵,将其赐死……

凌皓听完徐珖程峡两饶讲述不禁有些唏嘘,一代名将,震动下的武学大家竟然死在这样的算计之下。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公子且听我们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