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抽丝、调丝(2 / 4)

原始小农民 紫菜饼干 8272 字 2020-08-10

陈昊带到一个屋子里,这屋子里有很多匾蚕,每一个匾里面都有竖立起来的禾草,蚕虫便是爬上这些禾草里结虫茧的。

陈昊拿着一些蚕茧认真地研究了一段时间。

他觉得这种大小的蚕茧应该可以使用。

“我们试试用这些蚕茧造衣服。”陈昊说道。

“可是,蚕丝的数量这么少,还不如用麻。”蚕女说道。

“用这种蚕丝造出来的衣服很好穿呢,比麻布好多了。”陈昊说道。

他记得人类使用蚕丝造衣服应该也是在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应该是知道用蚕茧来造衣服的,并且开始驯蚕,蚕丝的质量毕竟比麻线要好得多。

在古代的华夏,麻布一直是平民百姓的衣着,丝绸是高档货,所以古代很多皇帝赏赐给功臣都要丝绸。

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显然,在部落今后,主要的织物是以麻为主,蚕丝不过是锦上添花,或是上层人穿的衣物。

蚕是一定要养的,暂时来说,造弓箭的弦得用蚕丝,日后当部落出现大批有钱人的时候,丝绸这类编织物必定会有市场,而且丝绸在某些领域上比麻布要好得多。

“我们试试用纺车制丝线。”陈昊开口道。

“嗯。”蚕女也点头。

他们收集了一篮蚕茧。

然后又烧了一盆热水,将二十个蚕茧放入热水中泡烫。

不多时,蚕茧都被烫熟了,不过,有的蚕茧上浮,有的蚕茧半沉,有的蚕茧下沉。

“这么会这样呢。”陈昊看着,不知道怎么弄,他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把不同浮沉的蚕茧选择出来。

就这样,他得到三盆不同的蚕茧。

“抽丝剥茧!”他想起了这个成语。

可是,他拿起一个蚕茧剥,却发现很难剥,其中浮起来的最难剥,接着是半沉,然后轮到部沉入底的。

“怎么这么难剥呢!”他有些不解。

用蚕丝制成丝绸,的第一个工序便是将蚕丝从蚕茧抽出来,可是,现在这个状态根本很难剥出来丝线,这非常费力气。

他看着这三盘不同的蚕茧在思考着如何更容易地抽丝剥茧,现在显然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

他想了想,便决定直接拿这三盆蚕茧去煮,是分开煮。

拿来三个煤炉,放在上面,然后煮制作,为了不伤丝线,他采用了慢火煮,就是把煤炉下面的风口给堵上,让锅里的温度保持着想沸未沸的样子。

一行人在旁边认真地观察。

不多时,陈昊却发现陈部沉入底部的蚕茧开始有变化,就是蚕茧开始慢慢地化开。

“哦?怎么跟面条一样,一煮就开始开散?”他突然灵机一动,取来一根筷子,慢慢地搅动,顺着一个方向搅动,不一会儿,盘中就出现一捆圆形的丝线,他便将这些丝线慢慢地取出来,可是没有地方卷,他便将丝线卷在一根盆子的边缘。

“哈哈,没想到这就抽丝成功了。”陈昊开心地说道,又把锅里的蚕尸捞上来,这种蚕炸着吃老香了。

“太昊,看看这个,这个也开始化了。”旁边的蚕女突然说道。

陈昊转头看去,却发现那个装着半沉的蚕茧的盆里面的蚕茧上的蚕丝开始分离,他马上走过去,用同样的方法得到蚕丝。

抽完这盆蚕丝后,最后那盆蚕茧也开始分离了,蚕茧先是沉入水底,然后开始化。

陈昊抽完这盆蚕茧后,也是对抽蚕丝有了新的认识。

他取来一些新的蚕茧,放在热水里泡,果然又出现三种不同的形态。

“一些蚕茧浮起来,一些蚕茧沉下去,这应该是不同的蚕茧上面的丝线的密度不同,导致蚕茧透水的能力